文洁若,1927年出生于北京,是中国翻译界的传奇人物。在2022年3月28日,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71周年庆典时,95岁的她亲自出现在直播中,精神矍铄、思维敏捷,令观众为之惊叹,并纷纷称她为“译界大咖”。她用一生的笔耕,成为了中国翻译日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之一。即便翻译成就无人能及,文洁若始终最看重的身份却是萧乾的妻子,这段深厚的感情成就了她的一生。
文洁若的翻译之路始于童年,她7岁时随父亲来到日本。作为驻日的外交官,父亲特别重视文洁若的教育。父亲不仅请家庭教师,还经常为她购买小人书,并在书页上引导她理解其中的文字,鼓励她将文字转译成中文。某日,父亲带她到书店,指着一套日译的《尤利西斯》对她说:“看,日本人都能翻译这么难的书,如果你努力,将来也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。”
展开剩余81%那时,年幼的文洁若心中便种下了翻译的种子。然而,随后的政变使得父亲失业,家境一度陷入困境,文洁若不得不穿着二姐的旧大衣,遭同学嘲笑。然而,她并未因此灰心丧气,而是愈加专注于学业,年年获得优等生奖。四年级时,父亲要求她将一套《世界小学读本》从日文翻译成中文。夜晚,父女俩坐在灯下,父亲读书,她翻译,沉浸在语言的世界中。
随着家境的变迁,13岁时,文洁若进入了天主教圣心学校,开始攻读英文和法文。为了支付学费,家中变卖了部分家产,而她也更加努力地学习。在这段时光里,她唯一的一双鞋子是四姐的旧冰鞋,冰刀已经被拆卸下来。即便如此,她依然坚持不懈。
1946年,文洁若考入了清华大学外文系,大学里的富家小姐们常常穿着皮大衣,忙着看美国电影,而她穿着父亲的旧皮鞋,埋头在图书馆,甘心做一个书本的世界里的探客者。她的课业一度拔尖,爱情却始终离她而去。为了课业,她常常选择高年级的课程,每次见到校园中的情侣,她便暗想:“我可没有那份工夫。”毕业后,她考入三联书店,成为一名校对。在那里,文洁若展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,经手的校样,她总会认真对照原著,逐一指出其中的错误。
1951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时,文洁若也被调到那里担任助编,并开始全身心投入翻译工作。尽管如此,直到两年后,她才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人——萧乾。1953年,文洁若正在校对一部苏联小说,而这部书的校样经多次修改仍无法定稿,便求助于刚刚调来的萧乾。她对萧乾早有仰慕,而此时,她对他的印象更深刻了——萧乾不仅学识渊博,还给予了她极大的耐心与鼓励。
随着交往的增多,文洁若意识到萧乾不仅仅是她的导师,更是知音。萧乾也欣赏她对学问的专注,曾邀请她一起到北海公园划船,那天萧乾带着6岁的儿子,而正当他们在湖中荡舟时,文洁若的同事正巧碰到了他们。于是,萧乾的过去迅速成为了文洁若的负担。许多人对文洁若说:“一个曾经批评过文坛泰斗的人,你怎能和他接近?”而萧乾也坦诚自己曾因为抨击文坛气氛而受尽排挤,对自己曾经的失败婚姻毫不隐瞒。最终,文洁若被他真诚的心打动,内心告诉她:“这腔挚情,一生只能有一次。”
1954年,他们秘密结婚,没有婚礼,也未通知任何人,而新婚之夜,文洁若依旧在灯下校对书稿。婚后,萧乾成为了文洁若最好的导师,帮助她在翻译的道路上进步神速。她翻译的作品不仅效率高,而且质量也不断提升,许多作家对她加工过的稿子表示满意。与此同时,萧乾也开始不再懒散,翻译了《好兵帅克》等经典作品。夫妻俩正携手并进,却遭遇了政治运动的冲击。萧乾忧心忡忡,生怕自己会失去一切,而文洁若则不断鼓励他:“只要我们还能回到家里,哪怕是一个窝棚,那也是我们的避风港。”
那段岁月,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文洁若的肩上。她要赡养母亲,照顾生病的三姐,抚养三个孩子,还要拼命接翻译活。每天晚上,她总要在厨房的案板上工作到凌晨两点。1969年,文洁若和家人被下放到湖北咸宁,年近六十的萧乾被当作劳动力使用,为了保护丈夫,文洁若变得坚强果断,甚至和排长发生争执,替丈夫挑重担,替他值夜班,改造破旧房屋。多年后,萧乾感慨道:“在我心里,她简直是超人。”
文革结束后,文洁若迅速恢复了翻译工作,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在她的翻译下得以问世。1990年,文洁若和萧乾一起翻译了詹姆斯·乔伊斯的《尤利西斯》。这部晦涩难懂的小说,虽然萧乾年事已高,但文洁若依旧雄心勃勃,在翻译了第一章后,萧乾才答应与她一同完成。这对老夫妻在家的“两个车间”里,日复一日地工作,四年多的时间,他们终于完成了这本百万字的著作,并受到文坛的热烈关注。
然而,1999年,萧乾去世,留下了给文洁若的最后一封信,其中他说:“洁若,感谢你让我在1954年有了一个家,一个幸福稳定的家。我常常觉得自己不配与你在一起。” 文洁若坚守着与萧乾的回忆,一直守在他们共同的“后乐斋”里,翻译、写作,直到晚年。她始终坚信,即使生活变得再艰难,她也会如同萧乾一样,用笔继续书写她的每一天。
到了2020年,尽管她因摔倒受伤,依然在病床上完成翻译工作,她的精神始终未曾动摇。如今,95岁的文洁若依旧精力充沛,信心十足,豪迈地表示:“我也会像萧乾那样,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!”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