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,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,知否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。”
2018年,由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风靡全国各地。作为这部剧的主题曲,正是改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。
李清照,史书中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,其才华之卓越甚至令温庭筠、谢道韫这些古代著名诗人都显得逊色几分。
她一边饮着浓烈的美酒,一边挥毫泼墨写出婉转动人的词句,一边“寻寻觅觅,独上兰舟”,她感慨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粉泪先流”,却又豪放地自称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。
有人评价,李清照创造了一个属于宋代女子的独特时代。
在那个时代,女子不仅能写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豪情,也能倾诉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的哀伤。
她挣脱了传统束缚,将压迫女性的“程朱理学”视作荒谬,活出了自己精彩且独立的一生。
展开剩余90%细读李清照的词作,能感受到她用词大胆,不仅在讽刺批判他人诗作时锋芒毕露,在描写闺阁私情时同样坦率。
在北宋才女中,她堪称一枝独秀,敢于直面和书写那些别人避而不谈的话题,作品数量颇丰,其中甚至包括一首大胆的“求欢词”。
丈夫赵明诚看到这首词时,羞得面红耳赤,甚至无法专心手中的经典典籍。
李清照后将此词收录于自己的撰记中,成为现代诗词研究者津津乐道的经典逸事。
李清照生活于宋代,中国封建王朝中文学极为繁荣的时期。
宋代诗词与魏晋时辞藻华丽的风格迥异,也不同于大唐盛世的恢弘壮丽。
宋代社会“重文轻武”,诗词中常见忧国忧民、怀才不遇的哀愁,也不乏收复失地、立功建业的豪情。
宋词因此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。
李清照的词作以语言清丽、情感细腻哀婉,理所当然地被归为婉约派。
她出生于汴京城一户清流世家,祖父曾任宰辅,父亲是进士,师从苏轼,官至礼部员外郎,母亲则是当朝宰相王珪的嫡长女,家族地位显赫。
由于出身书香门第,李清照家藏书丰富,从上古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,到当代苏轼及前朝李白、杜甫的诗集,几乎应有尽有,且多为精心编注版本,甚至包含不少绝版珍本。
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,李清照自幼才名远扬。
据王灼《碧鸡漫志》记载,“易安才力华瞻,逼近前辈”,这里的“前辈”指的是当时文坛名宿晁补之,他是苏轼的大弟子,曾公开称赞李清照的才华。
李清照的第一首宋词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问世后,迅速引起汴京文学才子的热烈追捧。
史料记载,“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,未有能道之者”,这奠定了她在宋代文坛的崇高地位,声名远播中原。
到了宋徽宗靖国年间,李清照已18岁,正值适婚年龄。
她父亲李格非的学生赵明诚才华横溢、品行端正,家世背景也相当显赫。
两家父母决定让两人见面,促成这段良缘。
然而李清照对婚事初时并不乐意,她认为女性一生不嫁,与诗书相伴也能活得精彩,所以两人的婚事进展缓慢。
直到某日,赵明诚被李格非邀请到家中品评字画,表面上是雅集,实则别有用心。
李清照得知后,急忙去找父亲理论,恰巧在后花园碰见了赵明诚。
眼前这位男子身形挺拔,眉目清秀,气质温润如玉,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感觉。
平日深居闺中的李清照,顿时脸红心跳如小鹿乱撞。
传说她在《点绛唇》中写道“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”,便是描绘两人初见时的情景。
不久后,两人在汴京成婚,成为京城贵族中羡慕的佳偶。
婚后,两人志趣相投,醉心诗词,虽生活简朴,但精神世界十分丰富。
他们常常夜深人静时对吟诗词,兴致高时还相互挑战“飞花令”以比拼才华。
《易安杂记》中记载的《醉花阴》便出自这段生活。
当赵明诚休假时,夫妻无事可做,便发明了“作词比赛”作为消遣。
所谓“作词比赛”,就是两人各自创作一首词,题材和语言不限,限时三日,然后对比高下。
赵明诚知道妻子才华卓绝,这次特意闭门苦研。
比赛结束后,赵明诚看过李清照的词,前几句便认输,对妻子才华愈加敬佩。
然而,好景不长,宋代政治风云变幻,李赵两家卷入权力斗争,站错了阵营。
婚后第二年,夫妻被贬至偏远寒冷的青州,开始了隐居田园的生活。
但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”,远离汴京的明争暗斗,反而使两人生活更加自由欢乐。
在青州府邸内,李清照专门建了一座青石小亭,亭中摆放着一张紫檀木长桌,平日里两人泼墨写字,挥毫作画,乐趣无穷。
夫妻俩都极为珍爱古籍文献,李清照尤为推崇“英雄风骨”,她曾写道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,展现她豪情壮志的一面。
李清照嗜酒成性,赵明诚常陪她小酌,微醺时两人还会互相考诗词典故,答不上来者需罚酒一杯。
生活中诗情画意,闺房中同样不失风雅情趣。
李清照曾作一首“求欢词”,用来调剂夫妻感情。
“晚来一阵风兼雨,洗尽炎光。理罢笙簧,却对菱花淡淡妆。绛绡缕薄冰肌莹,雪腻酥香。笑语檀郎,今夜纱厨枕簟凉。”
这首词描绘了炎夏时节,连续的闷热让人烦躁难耐。傍晚忽然风雨袭来,带来阵阵凉爽。
赵明诚外出未归,李清照独自在家,沐浴一番后换上薄纱,细致梳妆,眉目间描画淡妆,口唇轻点胭脂。
临近丈夫归家,天气转凉,良辰美景激起她的情思。
外面雨渐歇,窗外草木摇曳,花香四溢,宛如“雨打芭蕉”之景。
逐句解析这首求欢词的含义:
“晚来一阵风兼雨,洗尽炎光”恰与当时环境相呼应,风雨湿润了行人衣裳,带走了酷暑。
“理罢笙簧,却对菱花淡淡妆”写她沐浴后对镜化妆,透露出想与丈夫亲近的暗示。
“绛绡缕薄冰肌莹,雪腻酥香”则描绘镜中美人肌肤如冰雪般晶莹剔透,身姿曼妙若隐若现。
结尾“笑语檀郎,今夜纱厨枕簟凉”更是点睛之笔,字面是说凉席清爽,实则含蓄表达了情意绵绵,渴望与夫共度良宵。
赵明诚博览群书,自然明白妻子的用意,放下书本,携手易安走向凉席。
这首求欢词后来被收录在《易安诗集》,命名为《丑奴儿·晚来一阵风兼雨》。
因词风大胆直率,遭到部分文坛权威的批评,古代社会普遍认为女子应矜持温婉,李清照的率真与突破常规令人惊讶。
正因如此,史书中那位不屈傲骨的“易安居士”形象才愈发鲜明生动。
此外,这首求欢词也隐含了夫妻生活的真谛。
它告诉我们,夫妻不仅需门当户对,志趣相投,更重要的是心意相通,携手共度风雨的坚韧和坚持。
后来“靖康之耻”爆发,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,历经颠沛流离、家财散尽,赵明诚临终仍紧握妻子的手。
对李清照而言,拥有赵明诚是一生的幸福;对整个大宋来说,拥有李清照则是一代文坛的无上福气。
她留下的诗词璀璨夺目,即使历经战火纷飞,也依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。
未来必将有更多人知晓这位突破封建礼教的奇女子,将“易安居士”的作品世代传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