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存周的武学造诣深不可测,远超常人。他自己谦逊地表示,自己距离父亲孙禄堂的技艺差得十万八千里,甚至曾对人说:“我一生的志向,不在仕途,不做商贾,也不做打手,更不追求侠名,唯一的目标,就是继承和发扬家学。”这份初心与执着,深深打动了那些了解他的人。
根据孙存周子女的回忆,他们常常听父亲提起,他年轻时跟随祖父学拳,练习艰辛,几乎无暇顾及外界。他们记得父亲常说:“夏天练拳时汗水流成河,冬天衣服一天到晚都干不了。练拳要早练、晚练,傻练,自己找苦吃。没有吃够苦,哪能练得出好功夫!”这些话深深镌刻在他们心中,父亲的教诲常在耳畔回响。
孙存周通晓形意拳、八卦拳、太极拳,以及各种剑术与短兵器,诸如纯阳剑、八卦剑、太极剑、雪片刀、八卦七星杆等,他对于长兵器如八卦奇门枪、六合大枪、方天大戟等亦有深厚的造诣。尤其是进入中年后,他对三拳、三剑、雪片刀、七星杆等技艺的钻研更为深入,收获了许多心得。他的技艺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技击,更在于他通过技击的修炼,完善了自己的人格,淬炼了精神,改变了气质。
民国二十二年(1933)春,孙存周应上海警备司令部与公安局的邀请,从金山来到上海教授军队与警察拳艺。同年秋,五运会和第二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,上海的名家云集,大家都渴望前往南京一决高下。当时,沪上名人杜月笙为孙存周壮行,宴席间,一位自信的拳家大言不惭地说,现如今的英雄无出其右。孙存周起初并未回应,直到对方在众人面前借谈拳术指责他,他才站了起来,淡然回应:“听闻你此番言论,胜过评书,不知可否让我试一试?”话音未落,那位拳家便毫不甘示弱地走上前来。孙存周轻松应战,左手插袋,右手夹烟,见对方走近,他轻吐烟雾,步伐从容,交臂间,那位对手已被轻松摔出丈外。整个过程潇洒自如,围观的众人无不惊叹不已。自此,上海的技击家再无人敢轻易挑战孙存周的锋芒。郑佐平曾评论孙存周:“拳艺独步海上,武械绝逸江南。”然而,尽管声誉如日中天,孙存周始终未曾自满。
展开剩余69%在抗战爆发前的几年,孙存周继续传授武艺,弟子们中不乏天赋异禀之人。尤其是董岳山,孙存周曾对妻子说道:“这些年我所学的东西,恐怕最终都得交给他。”董岳山在五运会中获得全国剑术亚军,尽管当时他学习剑术还不到一年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全国六运会盛况空前,十位拳界大家担任大会国术评委,孙存周名列其中,成为“十大国术名家”之一。
然而,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孙存周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)七月七日,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,全面侵华。孙存周决心北返,途中,他曾看到一位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挤不上车,焦急万分,泪流满面。看到这一幕,孙存周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行李放下,双手各抱一个孩子,指挥妇人紧随其后,将她们送上了车。待他回身取自己的行李时,却发现四周早已空无一物,所有的财物和积蓄都被偷走了。幸好车票还在衣服里,他终于上了车。妇人满怀愧意,不知该如何报答,他却淡然一笑,安慰道:“与你无关,这些东西早已属于新主人。”一路上,孙存周从未提起自己的名字,直到到达无锡,那位妇人才带着孩子感谢离去。
途中,孙存周遭遇了日军轰炸,铁路被毁,交通受阻。他只带着几枚银元,决定步行继续北上,最终与曾在国术馆的学员石敬之等人汇合,并加入了抗日游击队。在队伍中,他教授劈刺术,并参与了数十场战斗,尽管日军强大,游击队最终未能抵挡住敌人,逐渐被击溃。
民国三十一年(1942),孙存周护送石敬之前往重庆,途经郑州时偶遇师弟杨紫辰。在杨的帮助下,石敬之最终辗转到了西安。孙存周则于1943年返回北平,得知家人平安,稍感宽慰。尽管日军数次邀请他出山,他以左目失明、技艺荒疏为由婉拒。为了躲避日军的纠缠,孙存周很快离开了北平,前往定兴孙振岱家中隐居,过着清贫的生活,耐心教授乡里百姓自卫拳术。
孙存周的长子孙保和,曾毕业于黄埔军校,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在1944年的洛阳战役中,孙保和不幸壮烈牺牲。孙存周得知噩耗后,深感痛惜,长时间无心安慰,愁容满面,白发更添。
战后,孙存周逐渐隐居在北京西四的显灵宫,远离了武术界的喧嚣。他为一些旧识教导拳术,其中,祖家之女祖雅宜对武术的兴趣尤为浓厚,因此学习成果最为显著。此外,张烈与张亚南兄妹也在他的门下深得真传。孙存周传授拳术时,常强调“技无绝,练可至绝”,他认真对待每一位弟子,直至年过花甲,仍然毫不懈怠。
晚年的孙存周常与故友秦奉之、雷师墨、汪孟书等一同交流拳艺,武术界的许多人闻讯而来,慕名求教。虽然孙存周已不再与人交手,但他那种无形的气质、坚定的信念仍然让人折服。他的学问不止于武艺,平日里,他还以书画来修养性情,喜爱绘山水画和松树,作品气韵生动,风格高远,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度。
1956年,师弟支燮堂鼓励孙存周总结家学,着手整理武术理论,并撰写书籍流传后世。这一想法一直是孙存周的夙愿,但不巧此时,武术界兴起了反“唯技击论”的风潮,影响了他的计划。到了1962年,孙存周独自一人前往上海,住在支燮堂家中,常与周仲英、章启东、叶大密等武术名家聚会。
1963年8月,孙存周突然感觉胸口不适,儿子孙宝亨判断为心肌梗塞,急忙将父亲送往医院。孙存周下车时,身子一晃,便不幸倒下,迅速离世。直至临终,孙存周依旧未透露一丝疲态,安详离世,留下了武林界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。
孙存周去世后,武术界对他有着不同的看法。有人批评他孤僻不合群,也有人为他辩护,赞扬他的才华和气度。诸如叶大密和褚桂亭等武学大家都对他深表敬佩,认为他的技艺和品格在当时的武林中可谓独树一帜。张烈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好斗,他曾因孙存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